棉花价格始终是纺织行业最敏感的话题,也是纺织企业的命脉,一直牵动着纺企的神经。2014年度棉花又快到采摘季节了,随后新棉即将面市,按照往年惯例国储棉临时收储早该出台。从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或将取消临时收储,棉花价格交给市场调节,这对纺织行业、纺织企业将面临一场考验。
我国是纺织大国,也是纺织出口大国,纺织业的稳定与否牵动着亿万棉农和纺织人的心。棉花价格问题从历史的足迹看还是比较稳定的,上下波动不算太大。但是,2010-2011年度棉花价格经历了一场过山车,从2010年4月份开始棉价数以万计的一路上扬,皮棉从11000元/吨到2010年11月10日涨到38000元/吨,2010年11月11日开始下滑,这一天被称为棉价“拐点”,凡是纺织人都记忆犹新,然而,降价时间不长又是一轮涨价,直到2011年4月份涨停,然后一路下滑。这次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堪称百年不遇。在这场棉花价格的过山车中,纺织人经受了一场考验,也给了纺织人一次教训,有的人赚的钱包鼓鼓,有的人赔的跳了楼,历史的教训:“暴涨必有暴跌”。国家为了稳定棉价启动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确实对棉花价格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也带来了好多负面效应。1,国家财政负担过大。2,国内棉价高于国际棉价,纺织出口受挫,纺企经营困难。3,棉农的种棉的积极性依然不高,种植面积逐年下滑。4,国储棉的质量无保障,纺企采购忧虑。等诸多负面影响。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一是稳定棉价,二是保护棉农利益。可是,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实在够大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应该叫“用计划经济手段调控市场经济”。从十八大三中全会和今年的两会精神一直强调“价格交给市场去调节棉农直补政策”,虽然没有明确棉价问题,棉花临时收储停否也没有红头文件,但是从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或将取消临时收储,棉花价格交给市场调节。棉花价格一旦回归市场,这对纺织行业、纺织企业又将面临一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