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在商场橱窗还是在居家生活中,含麻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国内麻纺制品的消费群体正不断扩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随着“舒适着装”理念影响,含麻服装在日常生活中大放异彩,麻纤维与其他纤维的混纺产品呈现出爆发性增长。
毋庸置疑,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人们对麻类制品的理解正在从单一纯麻产品转向棉麻混纺、化纤混纺、毛麻混纺等与多种纤维混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面料风格,促进了麻类产品向多元化发展。
麻制品需求的增加也加快了麻纺行业市场的发展。纯麻产品的成本比混纺的要高,对传统做纯麻的企业来说开发生产麻纤维的混纺产品可以降低成本;还有一部分企业是跨行业进来的,此前以纯棉为主导产品,由于国内外棉花差价大,做纯棉没有竞争优势,于是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进行棉麻混纺,依托麻纤维的优势和特性,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基础技术薄弱
含麻产品大放异彩的多样化发展有效地推动了麻纺行业的发展,但是麻纺行业的发展随着产品品种的多样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纺行业由于其体量小、门类多,在整个大纺织体系中属于“小行业”,在技术水平和科技开发力度等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显得较为薄弱,在技术装备水平方面尤其突出。
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春兴说2017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大约5400万吨,其中化纤占75%,棉纤维大约占13%~14%,毛、麻、丝大约各占1%。织成纺织面料的麻纤维年加工量40万吨左右,还有一些非服用的,总体来说,麻纤维年加工量大约80万吨。与化纤、棉花相比,从体量上讲,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只占棉花加工量的十分之一,如果只算服用的,则只占到二十分之一。行业小,关注度就比较低。
目前,国内专做麻纺设备的纺机企业只有两家,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和常州金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浙江金鹰股份公司收购英国麦凯公司以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亚麻纺机装备生产厂商,其亚麻纺纱设备的技术水平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受行业规模以及生产工艺及流程特定性的影响,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研究麻纺设备的较少,麻纺行业的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与棉纺化纤等行业相比,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用工多、流程长、成本高、原料损耗大等问题。
苎麻素以“中国草”著称世界,产量和纤维加工占世界总量的90%,然而苎麻加工的生产设备却比较落后,特别是前纺梳理,流程长、用工多、消耗大,梳理设备都是企业在老式的棉纺或者毛纺设备的基础上通过部分改造而来,在个别苎麻纺纱企业甚至还能见到上世纪60、70年代的设备。从总体上看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是制约麻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阻碍着麻纺行业的发展。
期待装备突破
董春兴就曾表示,面对麻类产品消费市场的深刻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麻纺企业对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艺流程、保证产品品质的自动化装备的需求在迅速提高,已经成为麻纺行业企业家在推进企业变革时的首要选项,这是大势所趋,也是麻纺企业对装备企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