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但中国依然是经济强国。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6.2%,低于前一季度的6.4%。这是自1992年以来最慢的速度,相比12年前的增长率14.2%显然是大幅下降了。不过,一份来自eMarketer的1月份研究报告预计,中国今年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这就是为什么品牌商和零售商与中国保持联系仍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平台。
根据在圣地亚哥举行的2019年度Gartner营销研讨论坛上公布的数据,考虑到中国消费者更经常上网购物和通过手机购物,再加上中国的人口接近14亿,据Statista统计,在中国注册的手机用户接近16亿,中国市场显然充满了机遇。据eMarketer称,预计中国今年的零售总额将超过5.6万亿美元,比美国多1000亿美元。
位于上海的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MR)分析师刘大卫(David Liu)表示,在购买新衣服时,“中国消费者对服装品牌和零售商越来越感兴趣,这些品牌和零售商不仅提供时尚产品,还提供与其他品牌不同的产品体验。” 根据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CI)和美国棉花公司(Cotton Incorporated)的中国消费者调查,过去三年,中国各地的电子商务都在增长,其中移动业务的增长最为显著。去年,64%的消费者通过手机网购服装,高于2017年的55%和2016年的50%。相比之下,通过平板电脑(13%)和通过台式机(30%)的服装购买较同期仅增长了约2%。
据中国消费者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34%)的中国消费者大约每2到3个月通过手机购买一次衣服。另外21%的人每月通过手机购买一次,18%的人每4到5个月购买一次,14%的人每2到3周购买一次。
热点 | 中国将成全球最大零售市场,更多国外企业或借助电商平台“讨好”中国消费者
根据中国消费者调查,中国的服装消费者购买服装的灵感主要来自他们周围的人,比如朋友和同事(67%)和家人(62%),店内展示和橱窗(53%),以及店内销售人员(45%)。
与美国消费者不同,中国人很少依赖品牌商发送的电子邮件。销售追踪生成软件Optinmonster的一项研究表明,60%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他们购买产品是因为电子邮件营销信息。相比之下,只有1%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从营销电子邮件中获得服装搭配灵感。只有2%的人从零售商和品牌收到的电子邮件开始他们的在线服装购物体验。
中国消费者调查还显示,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96%)开始从像天猫(仅限电子商务)网站购物。其次是零售商或品牌网站(39%)、社交媒体网站(23%)、搜索引擎(21%)、时尚或时尚趋势网站(18%)和博客(5%)。
Gartner的报告将天猫描述为“中国版的亚马逊”,因为它是巨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保留库存,但为其他人提供市场平台。另外,微信最初是一对一的信息平台,但现在已经成为综合性消费服务平台。例如,Gartner说,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查找汽车共享服务、提出乘车请求并支付所有费用。此外,微信还提供了品牌赞助的小程序,消费者可以通过小程序查看产品和促销活动。
但根据Gartner的说法,品牌也必须认识到“中国的一切都是付费的”。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如果品牌希望他们的信息和营销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就需要付费。
但是,CMR的刘大卫说,社交媒体对服装行业非常有利。
他说:“社交媒体使大品牌和小品牌在营销活动中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效率。”像Red和Tik-Tok这样的社交平台和应用程序与包括名人、电影和电视明星以及时尚/美食/生活方式博客在内的各类有影响力的人合作。这样,品牌可以选择与目标消费者中最受欢迎的影响者合作,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品牌信息。此外,由于有各种影响因素可供选择,因此品牌总能在预算内找到最佳方案影响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大多使用社交媒体网站观看视频和阅读,而不是购买衣服。然而,由于社交媒体是信息共享和互动的工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品牌和零售商使用这些平台来提供关于穿什么的想法和建议(48%),分享他们最新的服装款式(44%),分享优惠券信息,推广和打折信息(41%),为忠实粉丝提供独有折扣和优惠券(36%),并发布关于他们产品的娱乐视频。略多于四分之一的消费者(27%)希望社交媒体网站可购买服装。
对消费者来说绝对不起作用的是虚假评论、广告、社交账户和假冒产品。Gartner说,这类信息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只有53%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信任品牌,而两年前有65%。该公司表示,区块链为品牌提供了解决这些信任问题的独特机会,特别是涉及供应链和透明度的话题。
刘大卫说,中国的主要企业已经在解决这些消费者的担忧。
“像天猫和京东这样的主要在线购物平台,以及像Red这样以品牌营销为主的社交平台,都在努力减少虚假评论和假冒产品的数量,”刘大卫说。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从授权渠道(如天猫和京东的品牌旗舰网店)和购物中心购买产品。品牌信任度的下降意味着消费者更了解虚假评论和假冒伪劣产品。
虽然恢复信任并不容易,但刘大卫同意Gartner的观点,可以采取措施改善这种情况。
“品牌应该更好地管理维护他们的网店,避免虚假评论,”他说。他们还应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售后服务,以确保消费者实际体验和评论之间的一致性,以建立消费者信任。区块链技术为信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每一笔交易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追踪,因此,如果交易线上的任何一个链接被识别为包含虚假信息或产品,我们就能够挖掘出整条线。”
大事不妙!上半年,印染企业亏损高达402家!
2019年上半年,染料市场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响水“3·21”爆炸事故。此次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也对诸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染料是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图1
目前中国染料行业主要分布于以浙江、江苏为首的华东地区,染料中间体行业也以浙江、江苏为主,另外部分中间体产品集中在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
图2
3·21”事故一方面直接导致江苏天嘉宜及周边多家染料生产企业停产;另一方面在最后的事故处理方案中,响水工业园区被永久关停,相关工厂需进行搬迁安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无法恢复有效产能。
受此影响,染料市场供应收缩格局开始逐渐清晰,是供应收紧预期带动下,供应商惜售情绪酝酿。而在3月底4月初染料工厂方面连续提价调动市场看涨情绪,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市场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在5-6月份,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市场价格均上涨至2015年高点附近。
图3
然而市场价格的上涨除了供应端收紧带来的利好支撑外,也需要下游拥有足够的需求刚需支撑。但从今年来看,染料下游市场整体表现较差,进入二季度后,国内多数印染企业订单开始明显下降,且其订单减少的时间节点远早于往年。
根据中国印染协会的数据来看,2019年1-5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196.68亿米,同比增加10.48%。其产量快速增加的数据较为亮眼,这能反应规模以上印染企业的接单和生产能力仍占据优势。
据中国印染协会统计,2019年1-5月,1621家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2.41亿元,同比增加0.84%。在产量快速提升的同时,营业收入却未出现同等幅度的增加,这意味着上年印染行业成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而规模以上印染企业经营数据的可圈可点,也侧面反映出了规模以下中小型印染企业的窘迫,在大型染厂尚拥有较好接单能力及利润空间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已经开始面临各方面的压力,染化料价格上涨、环保安全成本增加、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外贸订单减少以及内贸加工利润微薄等问题接踵而来。
同时接单减少导致的开工不足进一步增加了染厂的财务支出,亏损现象愈发严重,而这一点并不局限于规模以下印染企业,据中国印染协会统计,2019年1-5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企业户数402家,亏损面24.80%,较2018年同期扩大2.04个百分点。
染料下游印染行业景气度的快速回落,导致在上半年染料行业借供应端利好进行主动拉涨的态势无法长时间维持。进入2019年年中,染料生产企业也开始面临一个问题,下游需求疲软,导致染料采购量出现下滑,工厂库存压力逐步增加。
而在年中淡季,工厂再度提价无法对销量形成有效刺激;但若降价促销或引发染料市场价格的逐级下探,这对染料生产企业而言,无疑会形成巨大的业绩压力。因此现阶段染料生产企业多保持稳定报价,实单释放优惠空间的销售策略,以此来促进销售缓解产销压力。
整体来看,2019年上半年,中国染料市场基本面突发因素(上游事故)形成的利好支撑在年中阶段被需求下滑对冲,短期市场难现较好起色,但从全年来看,下半年需求旺季的恢复以及中美贸易磋商进展将成为年内染料市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