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PROBLEM
问题分类
发展智能制造不能患上“设备依赖症”
作者:  来源: http://www.hxmbfz.com/fenli/n2632.html   发布时间:2018-03-25

在国望高科的纺丝车间,尽管只有两名工人“看管”着工作中的纺丝设备,但一切操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纺丝卷绕机自动运行,一锭锭络筒整齐地摆放在卷绕机上飞速卷丝,卷绕机满卷后自动发出信号,自动落筒机通过轨道提前5分钟到达卷绕机旁,接收丝锭,然后通过智能运输车分批装载,送至摇臂机器人处,摇臂机器人再将丝锭卸下,摆放在空丝车上,送入下道工序。在使用机器人之前,这些都要靠人力来完成。
这是盛虹集团承担研制的国内化纤行业首台(套)国产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的一个环节。智能物流系统是盛虹化纤与北京自动化机械研究所于2010年合作研发,攻克了大型化纤生产企业该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提高了我国大型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的自主研发、制造和配套能力,打破了行业内国外集成商垄断的市场定价规则和服务模式。
盛虹不是简单地靠引进设备来实现智能制造,而是立足自身需求,让设备围绕产业转型需求转动起来。除了自主研发新设备,盛虹还大胆对外来设备进行改造。国望高科的加弹智能加工(落筒包装)系统是从意大利赛龙杰引进的通用设备,投入使用后,机器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也只能完成75%的产能需求。于是,国望高科提出设备改进方案。但是,仅软件系统更新一项,赛龙杰就要收取20万元的费用。面对外方的高昂要价,盛虹决定自主创新,利用自己员工的智慧和设备操作经验对机器进行改造。这一尝试造就了现在国望高科从落丝、移料到检验分级、包装等流程的全自动化作业。现在,外来的通用设备,在国内同行业企业的销售中,不得不用上盛虹集团的技术。

智能制造≠机器换人
“在国望高科成立之初,便坚持将创新驱动、智能转变为发展动力,以装备技术创新理念取代规模化发展,带动行业产品技术升级。”盛虹化纤总工程师梅峰介绍,通过机器换人,推进智能车间实施后,公司年平均节省成本1500万元,用工率减少34%,故障率减少55.9%,人员单产提升29.8%,产能提升33.06%,作业精准性、成功率也显著提升。
国望高科拥有同类产品中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和最新的产品,现有生产线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其纺丝车间和加弹车间均已导入智能生产系统,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管理的信息化、物流的一体化。由于采用自动化作业,从落纱到检验分级,再到包装出库,减少了诸多的中间环节,使得整个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且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此外,由于产品落筒、检验、包装全程无触碰,排除了各种人为干扰因素,使分级包装的准确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减少了“人为降等”现象,产品检验包装质量稳定如一,使产品优等品率提升了2.5%。
自动化也让质量信息的跟踪与反馈更为方便、快捷,缩短了处理流程,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全程可追溯。同时,包装线实际操作人员较现有人员减少接近50%,有效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服务热线

0312-5957026

在线客服